一、硕士点简介
电子信息专业硕士点(计算机技术领域)源于2010年建立的计算机技术工程硕士学位授权点,该硕士点依托我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建设。2011年开始招收第一届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学生毕业后颁发研究生毕业证书和硕士专业学位证书。目前,本学位授权点拥有一支学术水平较高、工程经验较为丰富,学历、职称、年龄、学缘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其中,专任校内导师38人,校外导师19人,校内导师中具有教授职称15人、副教授职称16人,具有博士学位31人、海外经历9人。
计算机技术领域依托四川省教育大数据协同创新中心、计算机软件研究所、交通信息与控制研究所以及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教学科研实验室面积达5600余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近4000万元,建有20余个专业实验室,能充分满足各专业实践教学需求。
二、培养目标与培养方向、特色优势
本专业培养理想信念坚定、爱党爱国、服务国家需求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
(1)培养目标
电子信息专业(计算机技术领域)致力于面向信息技术发展最前沿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培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具有高尚道德情操,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并重的、具备扎实计算机基本理论知识及专业素养,适应多工程应用领域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的工程技术人才与管理人才。
(2)培养特色:
本学位点一直以培养IT行业和基层应用型创新人才为己任,注重提升研究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围绕培养目标、紧扣行业高速发展,形成了以下培养特色:
①培养中注重实践,全过程贯彻“三能力四环节”的实践教学体系。通过实验课程、校内专题实践、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四个实践环节,针对性地促进研究生软件研发能力、网络工程应用和数据库应用三个计算机专业能力的提高。
②软件开发以教育软件工程为特色。依托学校师范特色,为四川培养既懂教育又懂计算机技术的教育信息化专门人才。
③培养人才能直接为企业所用。依托成都软件业优势地位,成都软件企业众多,校企交流活跃,研究生实习经历丰富,多能直接为企业所用。
三、培养方式与方法
1.硕士研究生培养由课程学习、实践活动和学位论文的撰写三个主要部分组成。
2.硕士研究生培养采取导师负责制,导师是硕士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
3.培养计划突出个性化培养,导师和研究生本人商量,在入学后3个月内完成。
4.硕士研究生教学形式应灵活多样,提倡采用研讨班、专题式、启发式、探究式及合作学习等多种教学方法,把课堂讲授、交流研讨、案例分析及教育实践等有机结合,加大对研究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5.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应开展为期一学期的校外实习实践。
四、学术活动与科学研究
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应积极参加各类学术活动,通过活动提高学术热情,扩展学术视野,启发学术思维,锻炼学术能力。
五、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
学位论文是对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的全面训练,培养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也是衡量研究生能否获得学位的重要依据。
1.论文选题。研究生在撰写论文之前必须经过认真的调查研究,查阅大量文献资料,了解研究方向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确定自己的学位论文题目。硕士学位论文的选题要在前人工作基础上有所创新,有学术价值、理论和实践意义,论文对所研究的课题要有新的见解。导师和指导小组要加强对研究生选题的指导。
2.论文开题。论文开题应在第3学期进行,开题报告论证会由本硕士点组织根据研究生开题报告的审核标准进行评审。
3.论文撰写。论文开题结束后,研究生应根据论文工作计划,定期向导师及指导小组作阶段报告,以取得指导和帮助,为学位论文的完成奠定基础。研究生与导师应对论文的最终质量共同负责。要增强导师和研究生的质量观念和精品意识,保证用于论文指导的时间和精力的投入。
4.论文评阅与答辩。评阅和答辩实行单项打分。为了保证学位论文的质量,实行预答辩制度和双盲评定。只有通过预答辩和双盲评定,才能进行正式答辩。
【编辑: 】
(微信扫描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