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硕士点简介
教育技术学是教育科学领域中一门与计算机科学、心理学、数学交叉的二级学科,也是一个理论实践结合的应用型学科。本学科于1998年作为教育学原理硕士点的一个研究方向开始招收首届研究生,并在2001年建立了西南地区的首个教育技术学硕士点。
教育技术学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也是首批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的改革试点专业之一。本学科现有专任教师13名,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8人,多人具有海外经历。最近5年承担了2个国家级课题,10余项省部级课题,发表论文80余篇。学科依托教育大数据四川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与四川电教管理部门,地方教育局和中小学合作紧密,致力于应用信息技术手段解决教育教学中的教、学、管问题。学科历年承办了多个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班、网络应用培训班,已为四川省培训中小学骨干教师近万人次。
二、培养目标与培养方向、特色优势
本学科的培养目标是面向教育信息化需求和教育应用,培养具有独立从事教育技术学专业的科学研究能力,能胜任与本专业相关的教学、开发工作的应用型复合人才,具备团队合作精神与优秀职业素养,有竞争力的、高层次、实用型、复合型教育技术人才。学科下设智能学习技术、信息技术教育、数字媒体技术与应用等三个研究方向。研究生毕业多在高等院校、电教机构和中小学从事专业研究。研究生毕业授予理学硕士学位。
本专业以满足基础教育领域对教育信息化人才的需求为宗旨,立足西南,面向全国,提供包括教育学、心理学、计算机科学技术、人工智能等各领域的相关知识的整合训练,培养系统掌握教育技术学理论,具有信息技术教学、教育软件开发、信息化教育资源制作、智能教育环境设计开发与应用维护等能力,能够从事信息技术教学,智能教育与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高级复合型人才。
本专业的特色优势主要体现在:一是强化教育技术学专业人才培养的学术支撑基础,初步形成了一批与本专业有密切联系的特色学术研究方向或专题,使本专业的研究生培养成为西南地区同类专业的带头专业,以及中小学信息技术骨干教师和教育信息化专业技术人员的核心培训基地。二是突出新课标改革背景下教育信息化和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研究。不断探索出具有示范作用和推广价值的人才培养模式。三是面向西南地区广大农村、少数民族地区教育信息化与信息技术教育的实际需要,研发出了主要适用于西南地区同类专业研究生培养,又可供在岗教师共享学习的信息化教育资源,促进西南地区中小学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均衡发展。
三、培养方式与方法
1.硕士研究生培养由课程学习、实践活动和学位论文的撰写三个主要部分组成。
2.硕士研究生培养采取导师负责制,导师是硕士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
3.培养计划突出个性化培养,导师和研究生本人商量,在入学后3个月内完成。
4.硕士研究生教学形式应灵活多样,提倡采用研讨班、专题式、启发式、探究式及合作学习等多种教学方法,把课堂讲授、交流研讨、案例分析及教育实践等有机结合,加大对研究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四、学术活动与科学研究
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应积极参加各类学术活动,通过活动提高学术热情,扩展学术视野,启发学术思维,锻炼学术能力。
五、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
学位论文是对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的全面训练,培养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也是衡量研究生能否获得学位的重要依据。
1.论文选题。研究生在撰写论文之前必须经过认真的调查研究,查阅大量文献资料,了解研究方向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确定自己的学位论文题目。硕士学位论文的选题要在前人工作基础上有所创新,有学术价值、理论和实践意义,论文对所研究的课题要有新的见解。导师和指导小组要加强对研究生选题的指导。
2.论文开题。论文开题应在第3学期进行,开题报告论证会由本硕士点组织根据研究生开题报告的审核标准进行评审。
3.论文撰写。论文开题结束后,研究生应根据论文工作计划,定期向导师及指导小组作阶段报告,以取得指导和帮助,为学位论文的完成奠定基础。研究生与导师应对论文的最终质量共同负责。要增强导师和研究生的质量观念和精品意识,保证用于论文指导的时间和精力的投入。
4.论文评阅与答辩。评阅和答辩实行单项打分。为了保证学位论文的质量,实行预答辩制度和双盲评定。只有通过预答辩和双盲评定,才能进行正式答辩。
【编辑: 】
(微信扫描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