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数据...
深入凉山彝绣第一村,共绘非遗彝绣新篇章
时间:2024-08-07 19:41:12   来源:四川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   查看:299

2023年7月13日,四川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组建的“越西绣影”文化使者团圆满完成了为期六天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此次活动深入四川省凉山州越西县普雄镇的呷古村,由指导老师邓益鹏老师带领成员亲身体验并学习了彝族刺绣这一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呷古村以彝族刺绣手工艺闻名,被誉为“成昆线上彝绣第一村”。彝族刺绣以红、黄、黑为三原色,作品种类繁多,承载了当地彝族人民的生活样貌和思想感情。全村有176名绣娘,3名州级非遗传承人,7名县级非遗传承人。呷古村家家户户的女子都会接触这项技艺,有着“不会绣花的女子不算彝家女”的古训。在为期六天的实践活动中,“越西绣影”文化使者团成员们通过参观彝绣工坊和展示厅,深入了解了呷古村的彝绣文化。在讲解员罗芳老师的带领下,成员们学习了基本的彝绣针法和技巧,并亲手制作了简单的彝绣作品,深刻感受到凉山彝绣的魅力。

实践团还深入考察了当地的历史变迁与文化传承,与州级非遗传承人为色阿比莫老师和沙马五呷莫老师进行了深入交流,聆听了她们的传承故事和心得体会。通过实地采风,实践团成员与雅安半塘乡村发展研究院的工作人员进行了深度交流,共同探讨了彝绣文创设计的可能性。此外,实践团成员还积极参与了当地的篝火晚会,与当地村民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为后续的彝绣宣传和文化传承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学院历来重视学生的实践经验,此次“三下乡”实践活动不仅让实践团成员们收获了宝贵的实践经验,更让他们深刻体会到了作为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成员们纷纷表示,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继续关注和支持呷古村的彝绣传承与发展工作,通过科技赋能、文化创新等方式,推动非遗彝绣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也会继续努力奋斗、积极实践,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image.png

 

image.png

撰稿人:罗宇童 余莉 初审人:潘星星 李大可 终审人:向茂甫


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