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数据...
 

ENGLISH

 
四川师范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成效巡礼|计算机科学学院:计真算理 求新敏行
[四川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  [手机版本]  [扫描分享]  发布时间:2024年3月14日
  查看:363
  来源:

四川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是四川省高校中最早开办计算机类本科专业的院系之一。目前开设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软件工程、教育技术学4个全日制本科专业,以及计算机类和教育技术类硕士研究生专业,现有在读本科学生1800余名,硕士研究生200余名。

                                              image.png

学院现有一支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教职工队伍。教职工总数101人,其中专任教师83人。教授15人,副教授33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48人,海外留学背景教师28人,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6人,四川省“千人计划”1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1人,“狮山学者”和学校“251重点人才培养工程”和“学科教学论人才培养计划”17人。

经过多年的深耕,学院在学科专业建设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和进步。学院现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教育技术学二级学科硕士学位点,电子信息硕士(计算机技术、软件工程、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与工程、网络与信息安全)和教育硕士(现代教育技术)2个专业硕士学位点,计算机软件与理论1个四川省重点学科。教育技术学专业为国家特色专业,软件开发实践课程教学团队被省教育厅评为高等教育省级教学团队,软件工程、网络工程专业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3个专业先后入选四川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教育技术学、软件工程、网络工程3个专业先后入选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入选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

一、办学定位

学院秉承“重德、博学、务实、尚美”校训和学校“学生中心、教师主体、引领社会”的办学理念以及“三心四能五结合”的人才培养目标,立足四川、服务行业、面向全国,秉承“育人为本、能力为重、以质为根、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培养具有扎实的计算机专业技术知识、较强的计算机工程能力和较高的工程及人文素养的工程技术型人才,以及面向基础教育、职业教育的信息技术教师及信息化建设的专业技术人才。

image.png

 

二、建设举措与成效

1、固根培元,做好人才培养顶层设计

做好顶层设计,固根培元,优化和完善工程能力培养体系、多元化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体系、产学合作机制,为工程教育改革提供平台支持。严格能力培养标准,构建了人才培养体系;以产出为导向,重构了学科课程体系;提升实践能力,完善了分层递进的实践教学体系;坚持持续改进,完善了质量保障体系;线上+线下融合的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平台;产业赋能工程教育,深化了协同育人机制。

image.png

工程能力培养体系

 

image.png

线上+线下融合的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平台

 

2、坚持产出导向,建设一流专业和一流课程

加强专业内涵建设,开展一流专业建设与申报工作。教育技术学专业、软件工程专业、网络工程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获批省级一流专业。建成网络安全人才培养省级实践教学基地、教育信息技术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软件开发省级实践教学团队。开展师范专业认证和工程教育认证,完成教育技术学师范类专业认证,申报软件工程专业工程教育认证。

image.png  image.png

教育技术学师范专业认证

 

开展教学改革,做好优质课程资源的“建、管、用”。多校协同,做好优质课程资源的“建、管、用”,让课程优起来。以产出为导向,加强课程及课程团队建设,根据社会发展需求和人才培养目标,优化重构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强化教学设计。建成国家级一流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开放课程1门,省级一流课程10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省级在线开放课程5门,省级应用示范课程5门。与哈工大、大连理工、浙大开展多校协同,提高课程质量。27门课程采用MOOC资源和SPOC进行课程教学,10门专业课程对外开放,1门课程获华为产学合作专项奖。

image.png image.png

部分优质课程

image.png

华为产学合作专项奖

 

实施课程思政建设,培养新时代人才。以立德树人为根本,贯彻价值引领、能力培养、知识传授的教育教学理念,在思政课程建设中抓住教材、教师、教学环节,将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学院获批四川省高等学校课程思政标杆院(系),网络工程专业获批省级课程思政示范专业,“工程教育”团队获批省级课程思政示范教学团队,《网络安全技术》课程获批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师主持校级思政课程建设项目3项,获校级“课程思政”示范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

image.pngimage.png

 

3、深化协同育人机制,产业赋能新工科建设

构建了以校企协同育人为内涵建设的新工科人才培养新机制,推动合作理念创新,构建“一条主线、三个阶段、四种合作、九种内容”的产学合作协同育人机制,充分利用企业优质资源赋能新工科专业建设,使合作深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和全方位。

image.png

协同育人机制

 

人才培养方案中植入华为生态系列课程(含鲲鹏系列和华为云系列)。与腾讯开展课程建设、实训实习合作。与华为、腾讯、百度等协同共建教育部产学合作项目40余项。建立校企联合实验室2个,建立校内外实习基地23个。中新网、四川新闻网等媒体分别就学院校企合作,培养新工科人才予以了报道。

image.png

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部分)

image.pngimage.png

校企合作案例

image.png 


中新网、四川新闻网等媒体报道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

重视教师教学能力提升。重视教师培养,助力新教师站上讲台;注重查漏补短,助力潜能教师站稳讲台;重点定位促卓越,助力骨干教师站好讲台。

做强教师团队,做优兼职教师队伍。近三年,先后选聘360、华为、阿里等知名企业工程师30余人、中学一线教师13人担任兼职教师。


 image.png

教师获省级教书育人名师1人;出版教材、专著13部;发表教学改革论文40余篇;3人获全国教师教学能力竞赛三等奖;2人评为校级教学名师;5人获师大园丁奖、3人获师大教学新秀奖;4人评为师德标兵、2人评为校级劳动模范;40人次获省级以上竞赛优秀指导教师荣誉称号;15人次获全国注册信息安全工程师等专业证书。

image.png

 

5、围绕“学生中心”开展教学改革

坚持OBE教育理念开展大一新生专业(工程)认知教育,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每学年参与学生700余人次。

image.png

 

将行业资源转换为教学资源,引导学生能动学习。携手华为云和鲲鹏产业,开启新工科人才培养。

image.png image.png

鲲鹏&昇腾”高校行走进四川师范大学

 

以IT培优促创新,引导学生发展性学习。IT培优已经在学院走过10个春秋,今年迎来十周年纪念;培优方向拓展到大数据、机器学习、区块链、国产技术等前沿领域。近五年,学生获省级以上学科竞赛奖763项。

image.png image.png

 

教学改革成果获2020年校级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2018年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

image.png  image.png

 

三、办学优势与特色

1、推动办学理念创新,产业资源赋能新工科人才培养

围绕“知识、能力、素养”,开展“一条主线、五种合作、九种内容”的协同育人,构建线上+线下混合的工程实践教学平台,充分利用企业优质资源赋能新工科人才培养。

                                                                                                               image.png

 

2、以学生为中心,创新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自主、能动和发展性学习

坚持学生中心,以学生志趣变方法,以目标、方法和评价改教学。搭建以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兴趣为基础、以项目为牵引、以成果为标志的IT培优平台。以IT培优促创新,合理增加学生学业负担和压力,提升学业挑战度,使学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

image.png

 

3、坚持持续改进,构建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的教学质量保障闭环体系

围绕人才培养目标,以工程教育改革为抓手,制定主要教学环节质量要求,完善课程管理机制,建立基于“持续改进,闭环反馈”的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使教学评价可追溯、可监督、可测量。

1)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持续改进、闭环反馈

通过“内容改革为核心,学生评教为基础,专家评价为主导”对教学过程进行监督、管理和评价。按照“标准-实施-检测-反馈-改进”的监控机制,构建教学质量监控及保障闭环体系,对达标性指标、过程性指标、培养主体指标、资源性指标进行评价和反馈,使教学过程可监控、学习环节可追朔、教学效果可测量、教学内容可定位、教学质量可持续改进。

image.png

 

2)开展教学质量评价,促进持续改进

建立了基于产出导向的课程OBE目标达成评价机制,每学期开展说课汇报与结课总结,形成“设计-实施-评价-反馈-改进”的闭环。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自主研发教学质量评价系统、过程考核管理系统、创新学分管理系统,开展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形成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image.png

教学质量评价系统

 

image.png

过程考核管理系统

 image.png

创新学分管理系统

 image.png

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微信扫描分享)
编辑:admin